(旁觀者言)正視人才流動 泰來

人才集聚衍生的競爭壓力日益顯性化。在高端職位爭奪中,內地名校畢業生展現出強勁的競爭態勢:清華大學2023屆畢業生簽約重點單位比例達89.5%,其中粵港澳大灣區就業人數同比增長23%。反觀澳門本地青年,勞工事務局調查顯示,僅32%的應屆畢業生具備跨境就業意願,語言隔閡與文化適應成為主要制約因素。這種反差在創業領域更為突出,內地「雙創」政策培育出476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而澳門初創企業存活率不足15%,顯見兩地青年在競爭烈度上的結構性差異。

但需正視的是,港澳青年的確擁有獨特的競爭優勢。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實踐表明,具備國際視野的澳門青年在跨境金融、葡語國家貿易等領域勝任力高出內地同行37個百分點。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吸引的12萬申請者中,63%擁有海外名校背景,證明港澳人才庫在國際化程度上的領先地位。

這場發生在中國境內的「人才戰事」,實質是全球化競爭的預演場。當深圳前海合作區匯聚1.2萬家港資企業,當橫琴口岸日通關量突破5.8萬人次,港澳青年既面臨內地精英的直接競爭,更擁有聯通全球的獨特跳板。數據顯示,兼具跨境經驗與專業資質的複合型人才,其薪酬中位數較單一背景者高出62%。這提示我們:在區域協同發展的新格局下,真正的競爭力不僅來自拚搏的狠勁,更源自對機遇的洞察與資源的整合能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