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媽媽職場家庭雙肩挑 倍受祝福與尊重

 【香港中通社五月十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譚暢)每年五月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從牙牙學語時的新生命到成長為獨立個體,母親的愛意融在孩子生命中每個階段。即使是香港這座步調極快的城市,臨近母親節,也有許多人放慢腳步,和媽媽一起度過。

 談及「「帶孩子」,香港年輕夫婦們基本都「親身上陣」,媽媽們在上班的同時,也要照顧家中的小生命。而孩子們在長大成人後,同樣也會有「交家用」的習慣,每月給家里一筆錢,補貼家用。

 香港市民Chloe對中通社記者說,在母親節當天,她打算直接給媽媽一千港元,作為母親節的禮物。「工作後有能力給媽媽零花錢,讓我很有成就感和滿足感。」Chloe笑說。

 而作為一位普通香港媽媽的王女士,則讓中通社記者看到了母親照料子女,與自身職業追求磨合下的平衡。王女士有兩個孩子,早年曾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全職媽媽」,但一直沒有工作非她所願,雖重返職場不易,但近兩年來,王女士一直斷斷續續打著零工,即使如此也「不想一直待在家裡」。

 王女士的子女非常支持她的選擇,女兒更是「震驚」於媽媽對工作的熱情。現時,王女士已找到一份穩定的清潔工作,為小區打掃衛生;工作期間有一小時午休,基本四點多下班,同時也能照顧到四點下課的兒子。相信王女士早已通過自己的所作所為,讓子女感受到「母親」二字的力量。

 「日本先提出定義家庭主婦為無薪勞動,但很多媽媽卻感到反對,認為這抹殺了自己唯一一份工作的價值。」Chloe說。在她看來,這些媽媽們,不論上的是甚麼班,從事工作勞動還是家務勞動,對她們而言都是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方式,也是尤其被值得重視、尊重的。

 事實上,香港生育率多年以來並不高,「成為母親」並非一個容易做出的選擇。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二零二二年香港總和生育率降至歷史低點零點七零一,二零二三年回升至零點七五一,但仍屬全球排名榜尾。

 此外,年輕一代結婚生子的意圖也並不強烈。香港好聯盟今年三月公佈一項調查指,香港有近一成受訪者為堅定的不婚主義者,逾四成受訪者表示沒有生育意願。而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成為母親的女性,可能更受祝福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