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立法議員陳亦立就強制性醫療責任保險的檢討提出口頭質詢。經濟財政司司長戴建業回覆時表示,基於自由市場原則,如沒有超出法律規定的保費上限,特區政府不會及不應干預保險公司的定價,更不具權限干預保險公司對個別產品的承保政策。金融管理局作為金融保險業的監管部門,職責是監管保險業界依法經營,但沒有職權就醫院與私人醫生之間的保費分配作任何規範。他又稱,保費定價對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至關重要。過度的干預可能會影響保險業的運營效率和風險管理能力,最終可能對整個金融體系造成負面影響。金融管理局將依法嚴格監督保險業界合規經營,維持市場的自由競爭,並保障投保人應有的權益。
陳亦立在追問時表示,就有關問題已關注了多年,上屆立法會同今屆立法會向政府提問,都未得到實際回應,多年來,業界一直難以理解醫院風險高、保費低,私人醫生風險低、保費高的不合理現象,政府會否考慮建議保險公司調整保費計算系統。
戴建業表示,目前醫生的保險費用是強制保險,分為一般醫生、專科醫生和施行手術醫生三類,去年數據顯示,保費上限分別是3,200元、7,400元和28,000元至56,000元。但是,市場上的實際保費遠低於上限,介乎2,300元至22,000元。而保險公司之間有競爭機制,允許醫生在不同保險公司之間轉換保險。這個機制可讓保費保持在合理的水平。鄰近地區所繳付的保費遠超澳門現時所執行的保費範圍。
議員林宇滔關注到,現時四間醫院每年合共繳付保費在351萬元至519萬元之間,即每間醫院每年只需付87.8萬元至130萬元保費,但平均每年理賠給醫院是813.4萬元。有關現象不正常,希望政府解釋。
戴建業稱,保險公司對醫院收費無設上限,對私人醫生收費設有上限。隨著理賠個案增加,風險提高,保費隨之增加。由2017年至2024年,醫院保費增加超過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