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勢經文)飲品的變遷  方道源

到內地超市購物,首先逛的就是飲品陳列架,琳瑯滿目的茶類飲品,用了最時尚的視覺效果去吸引眼球,忍不着就要購買。

還記得以前內地的飲品選擇甚少,清一色盒裝的飲品,不是清涼茶就是菊花茶,鮮紅的外盒黃色的字,又或是黃白色的外盒黑色標題,以為清熱解毒,味道卻只有一個甜字,最後越喝越酸。到之後健力寶和椰樹牌椰奶開始風行,都是土得不行的設計,還幸味道可口,總算在可樂雪碧的圍攻中找到突破點。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是冰紅茶冰綠茶的世界,再加上蜂蜜綠茶,設計雖然談不上好,但至少亦有進步,那時就是拱北酸辣粉的絕配。二千年代初,同牌子又生產類似果汁的飲品,1%都不夠的原汁,用色素和包裝去塑造維他命C,讓合成橙汁葡萄汁陪伴了一個時代。與其說存在即合理,我更相信這是需求帶動,在甚麼都缺乏的年代,有簡單的盒裝已經滿足大量需求,接下來才是味道,到濃味辛辣食物的多樣化,帶動酸甜茶品的銷量,之後合成果汁又滿足都市人簡易吃水果的幻覺。

到今天,內地超市的飲品櫃,已經由大量的茶品所佔據,大抵是大家對於健康的追求,那些零卡零糖的樽裝茶,更加符合現代生活。日本以綠茶麥茶為主,內地則更有多樣性,大紅袍龍井金駿眉茉莉花桔普,甚至有有樽裝紅豆薏米水、陳皮水,品種比一般甜飲更加多,味道一定比不上用良好茶葉自行沖泡,但當中的簡便性,絕對是滿足現在都市節奏的需求。

時代進步,我們已不會在內地電視中看到誇張的保健品廣告,那些宣傳已經轉為具格調的、自行幻想到健康的樽裝飲品,在無糖的世界裏尋找一點時尚的自信。在自信底下,我們是否更加健康?

答案是否定的,在最需要多巴胺的時間裏,最熱銷的,還是高卡高糖的奶蓋芝士水果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