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傳真)葉公好龍  蟲不語

無論何時買機票,我永遠優選靠窗位。以前,只為看雲海藍天短暫放空思緒,後來卻多了一份不太切實際的期待,皆因刷到過不少在高空瞥見UFO或「龍影」的帖子,於是幻想能在某一個瞬間與這份奇妙不期而遇。

今年「五‧一」期間,多地出現強對流天氣,隨之而來的是疑似「飛龍在天」之影像相繼被捕獲—二日,西安網友在暴雨中拍下龍形影像,從視頻看數量多達三條;無獨有偶,四日晚間成都狂風大作、暴雨如注,不少網友拍到空中兩道快速遊走的條狀影子,一黑一白,似雙龍「鬥法」。儘管專家稱「可能是風吹起的漂浮物或飛蟲拖影」,然面對兩地密集出現的群體目擊事件,信龍者選擇篤信:「想必是西安的龍飛到了成都上空。」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龍文化源遠流長,可追溯至上古時代。傳說,彼時存在擅長養龍之家族,而作為上古神獸的龍曾是權貴坐騎,如此說法有史可考──《史記》有云,「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儒學經典《大戴禮記》亦有類似記載:「(顓頊,黃帝之孫)乘龍而至四海」。回歸現實來看,在封建社會,龍被視為最高權力統治者的象徵,宮牆內為爭奪「龍袍加身」而炮製出的慘劇數不勝數;「龍生九子」之說自古便有,作為「龍子」的狻猊、狴犴、贔屭、螭吻等身影,在傳統建築中隨處可見、流傳至今;雖為十二生肖中唯一「虛構」之動物,仍難掩「龍的傳人」對其之偏愛,從甲辰龍年的相對高生育率可窺見一斑;此外,每年二月二龍抬頭那一天,人們大多遵從習俗扎堆理髮討「頭」彩。

自古以來,龍是否存在一直是頗具爭議的話題。信之者,言之鑿鑿;不信者,嗤之以鼻。雖從未有過官方證實,但種種疑似龍之圖片、視頻流傳甚廣,亦有各地「親歷者」分享見龍經歷。坊間傳聞,暴雨閃電時所見之龍影非龍,實則為渡劫之蛟,民間亦稱之為「走蛟」──成則飛升為龍,敗或死於雷劈。於是,每每遇到突如其來的極端天氣,總有人調侃:「又是哪位道友在渡劫?」

關於龍之民間傳說,也流傳甚廣。最著名的目擊實錄,當屬一九三四年營口墜龍事件,一張當年被報紙刊載的形似龍骨架照片,被信龍者奉為鐵證,事件在有關749局(傳說專門處理靈異事件之機構)的傳聞中常被提及。更貼近生活的,是全國多地有關鎖龍井的傳言。顧名思義,鎖龍井是以鐵鏈鎖住蛟龍之井,直通海眼,其中又以北京北新橋之鎖龍井最為出名,傳說是當年劉伯溫聯手姚廣孝為困住作亂之蛟龍而設計,井中鐵索怎麼都拉不到盡頭,且被拉出一定長度後井水會轉黑轉紅,極其腥臭,這與不少傳聞中蛟龍之體味倒是不謀而合。

世間是否真有龍的存在?問及此,葉公好龍之成語浮現腦海。古時之葉公,雖自認好龍,然好的始終只是心中之龍影,遇見真龍時卻被嚇得魂飛魄散。今日之世人又何嘗不似葉公,對龍之關注,或許也並非局限於龍之本體,更多的是對神秘未知領域的窺探欲。言及此,龍是否真的存在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了,面對未知世界,保持一顆永遠好奇的心,享受探索之過程,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