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陣子,有一位久沒聯絡的朋友,突然問我:「拜神祈福到哪一家廟宇較靈驗?」她這樣問,猜想她是還到難題或有想要實現的心願,雖然過去自己也會去聽說蠻靈驗的廟宇拜拜,可是隨著對身心靈事情的認知漸漸增加,我對於拜神祈福也有了不一樣的看法。於是我便回應她:「主要是心誠則靈。當然也要清楚廟宇所供奉的是否正神,或是因為特殊情況而被供奉的陰神〔註〕。」
說到拜神,按網上資料了解,可以猜想自有人類出現便逐漸形成。遠古時代開始,人們對天、地、川河等自然現象便充滿敬畏,並且認為其力量與人類的生存和命運息息相關,所謂萬物階有靈,開始形成拜祭天地或自然現象等活動,及後發展成對祖先的崇拜,表達孝道,祈求一切順利,保佑平安。宗教的形成,也鞏固了與拜祭有關的信仰。
拜神的方法和步驟,會因宗教、地域和神靈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道教在拜神前需洗手、漱口,穿著及儀容要端正,安定身心,作為表達對神靈的敬重。然後上三炷香,再三跪九叩的叩拜。佛教方面,大乘佛教在拜神(佛)時一般也會燒香,其認為香為佛的使者,可表行佛之願,令眾生聞之受益。小乘佛教如今多稱為南傳上座部佛教,其拜神(佛)時燒香情況因地區和寺院而異。在南亞一些小乘佛教寺院,燒香現象也不普遍。澳門的拜神,一般是道家混合了佛家,過去常見的會準備清茶三杯/米酒三杯,以及飯、齋菜、熟雞、燒肉或魚等。最前方則是香爐,先燃點一對大蠟燭,插在香爐上,再點一炷三支大香,還有再燃點小香。再默念口稟或祈求或酬謝語,最後奠茶/酒。可是,以上方法還是會因為長輩流傳下來的做法不一樣而不盡相同。
也許你會問,要擇吉日吉時才去拜神嗎?按照我一位法科師父的朋友說,一般入廟拜神,是不用擇日擇時,神靈並不會因為你去的時候不是吉時而不理會你。但不管如何,你向神靈祈求了,不管其實行方式和結果是否如你所期望的,也請不要忘了還神,因為有可能神靈在背後已幫了你一把,祂沒有出手相助的話,情況會否變的更糟也不得而知的。同時,那裡祈求,便那裡還神,故外出旅行時,也要考慮自己未來是否會回到當地還神,才向神靈祈求。
最後,分享我的一個拜神祈求經歷。今年四月我與老公出發去桂林旅行,在旅行前一天,我去了觀音堂拜拜。後來在整個行程裡,發生了神奇的事,我們去的地方,也出太陽。可是聽導遊說,別的團不知為何下雨下到淹水,旅遊巴也無法出車到要去的景點,然而,我們是與他們去相同的地方。情況是我們離開該景點,便開始下雨了。因此,我們回來後也即到觀音堂還神。
註:陰神的定義,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理解。在儒家文化裡,陰神是指沒有被正式冊封的鬼神或邪神,由於其具有力量,所以大多數人對具敬畏。在道教文化裡,陰神有時候被用來指稱修行者在煉丹或修煉過程中,所產生的靈體或意識。民間信仰,陰神也包括一些陰間的正神和被神化旳鬼魂。◇
相片來源:網上
https://sweetmoonblog.wordpress.com
https://www.facebook.com/MiracleLife.Cheri
https://www.facebook.com/sweetmoonspiritual
https://www.facebook.com/artcheri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