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醫學仍吃香 方婷
香港中學文憑試放榜後,多位成績優異的狀元將從醫列為首選志向,這一現象引發我與朋友間的討論。儘管港澳地區有消息稱醫生職位已飽和,此前澳門某社團診所更以一萬五千元月薪招聘有經驗的醫生,與大眾印象中醫生「高薪厚職」的形象差距較大,但這並未影響狀元們的選擇。
據澳門勞工局資料顯示,當地專科醫生月薪普遍在四萬至五萬五元之間,衛生局普通科醫生薪酬約為二萬九千五百元,這些數據與上述招聘廣告中的薪資水平形成明顯反差,也因此引發網民熱議。
對此,有觀點認為,這些成績拔尖的學生選擇行醫,與其自身能力密切相關。能力更強、成績更優的醫學院畢業生,往往更易獲得政府部門及大型機構的青睞,競爭優勢顯著。同時,醫學領域的細分為從業者提供了廣闊空間,除專科醫生外,還可涉足基礎醫學研究、臨床研究、醫療行政、公共衛生、醫學教育等多個方向。
事實上,澳門已有不少學生在大學階段選擇醫療儀器、醫藥研究、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及藥理學等相關專業。可見,若僅將視角局限於「醫生」這一單一職位,確實可能覺得就業飽和、出路狹窄,但醫學領域的多元發展空間實際上相當寬廣。當然這也需要你有相當的能力,選擇某一科目升學,興趣和能力很多時都需要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