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七月二十六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譚暢)「當人們能騎車的時候,他們還會想走路嗎?」
香港動漫電玩節、第二十屆國際漫畫家大會近日在香港會展中心開幕,吸引眾多海內外漫畫家參與分享。當談及人工智能(AI)發展對漫畫創作的影響時,國際漫畫家大會香港委員會代表、香港著名漫畫家黃玉郎笑著如此反問中通社記者。
有言論認為,AI繪圖等功能對漫畫家帶來極大挑戰,亦有人覺得AI「一鍵出圖」等不尊重漫畫家們的心血。
黃玉郎早年以長篇連載武打漫畫作品《龍虎門》而聞名,據其作品《神兵玄奇》改拍的動畫《神兵小將》,伴隨無數中國內地及香港兩地觀眾長大。作為資深漫畫人,在黃玉郎看來,AI是一種輔助工具,能夠大大地便利漫畫家們創作。
「當人能騎車的時候便不會想走路」,漫畫家使用AI也正是如此。黃玉郎說,有更方便的創作方式,為何不去使用呢?
他指,通過AI的幫助,漫畫家可以輕鬆將文案翻譯成多國語言,亦能將創作出的漫畫分鏡利用AI修改透視、角度,或進行切割等,變為適合手機連載的「條漫」。相較於傳統的創作方式,相關做法極大地降低了成本,亦節約時間;原本可能需要十餘人完成的工作,現時或許僅需幾人。
此外,AI也為漫畫創作的「多媒體化」提供幫助。如今漫畫已從紙媒走向數碼平台,黃玉郎說,AI除了可以幫助翻譯文案外,還能為角色配音,AI足有十幾二十幾種聲線。而有配音的漫畫,自然對其產業發展產生很大幫助,港漫可以不止在香港本地或內地發展,還可一路擴至東南亞乃至歐美地區。
香港漫畫家鄺志傑同樣認為,AI發展為漫畫家帶來了更多機遇,而非挑戰。他以自己的創作經歷舉例指,AI並非是所謂的按一下按鈕,就能生成一篇漫畫,現時仍需要漫畫家們對相關比例、細節等一點點調整。在漫畫家的控制下,AI僅是輔助工具和幫手,而非有取代可能的挑戰。
談及港漫的發展,他同樣期望將來能迎來跨界的共同合作。從一部漫畫的IP,可延伸出動畫、改變電視劇、玩具周邊等等,有關漫畫的界限,或許會隨著產業的發展而變得愈發模糊。鄺志傑認為,這並非僅僅是港漫產業的未來發展,而是漫畫整體行業的一個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