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巴彥淖爾 --黃河「幾字彎」頂端上的「北國江南」
地處黃河「幾字彎」頂端、河套平原腹地的內蒙古巴彥淖爾,是一座黃河孕育的城市,素有「塞上江南、塞外糧倉」的美譽。
巴彥淖爾,意為「富饒的湖泊」。從高空俯瞰,河套灌區密集的溝渠如同毛細血管一般包裹、滋養著整座城市。市內縱橫交錯、密如蛛網的灌排溝渠總長度達六萬四千公里,連接起來可繞赤道一點五圈。河套灌區也成為黃河流域最大灌區、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區。
黃河之於河套,可謂恩澤綿長。陰山的阻擋,平緩的河床,讓一路奔騰的黃河在「幾字彎」漸漸平靜下來。黃河攜帶的大量泥沙在陰山以南長年淤積,造就了有「八百里河套米糧川」之稱的河套平原。
河套灌區引水的唯一源頭,是位於巴彥淖爾市西部的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登瞭望塔極目四望,雄偉大壩將黃河水一分為二,一部份流向河套灌區的輸水大動脈--總幹渠,另一部份則繼續沿著河道順流而下。
作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中的一員,河套灌區水利工程的精妙之處就在於既能「輸水」又能「排水」。澆灌農田後,多餘的水會通過總排幹溝流向「鑲嵌」在巴彥淖爾市東部的「塞外明珠」--烏梁素海。
從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河套平原到人民群眾久久為功建成的河套灌區,穿越千年,巴彥淖爾正在譜寫人與水和諧相融的新樂章。◇
◎ 這是六月四日拍攝的內蒙古巴彥淖爾烏梁素海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李志鵬 攝)
◎ 這是五月廿八日拍攝的位於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境內總幹渠邊的紀念雕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馬金瑞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