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集)「文化」「民族」被指出自日本  舒蕊

如題,大家對此會否嚇一跳?

在雅虎台灣網站,讀到一篇講頼清德的「台獨」言論,留言中有台灣人謂:「作者知道『文化』『民族』這些字彙,在中國自古就不存在的嗎?這兩個字彙是日本人在明治維新發明的和製漢語,後來才傳到大清,被梁啟超等人大肆吸收利用。」

上網查看相關資料。明治維新是「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末至二十世紀初,日本發生的一場由上而下的全面西化和現代化改革運動。」(摘自谷歌)

即明治維新始於一八六零年代末,要找這之前的中國文字是否出現過「文化」與「民族」兩個詞。

查百度,「文」和「化」兩字分別有甲骨文,兩字組成「文化」一詞,最早見於西漢末年經學家劉向的論說:「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別說明治維新早過西漢!

「民族」呢?百度謂「『民族』作為漢語詞語,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時期,唐代文獻中已有明確記載。」

清代詩人曹溶(一六一三〜一六八五)有詩句「豈徒民族快完聚,驢行孔道皆安徐」──梁啟超生於一八七三年、卒於一九二九年,即曹溶去世之年,梁啟超十二歲。

據維基百科,梁啟超是天才少年,但沒提及童年時已吸收利用和製漢字。

明天續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