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八月一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王豐鈴)美國總統特朗普七月三十一日簽署行政命令,公佈八月七日起生效的新關稅稅率,其中對台灣地區稅率為百分之二十,震驚島內。受訪學者認為,台灣對美出超過大,美國對中國大陸關稅設定也是重要參考,料最終美對台關稅與百分之二十相差無幾。
美國對中國台灣地區徵收稅率為百分之二十,低於四月公佈的百分之三十二,但高於台灣主要競爭對手日、韓的百分之十五,與部份東南亞經濟體同級。美國未公佈細則,更引發外界猜測,台灣究竟付出多少額外代價,才將稅率降至當前水平。台股一日開盤一度大跌。
島內質疑聲不斷。PTT社群網友火力全開,認為談判是失敗的,質疑台灣付出太多卻未能換來理想條件,談判結果讓台企壓力大增。台北市長蔣萬安批民進黨當局「失職又失能」。
台灣當局領導人賴清德發文「挽尊」,稱百分之二三是「暫時性」關稅,後續再談可望再調降稅率。綠委也口徑一致強調關稅「暫時性」。
上海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包承柯八月一日對香港中通社表示,美國對台關稅設定在中間層級,但台幣今年兌美國升值逾百分之十,加上百分之二十關稅,實際上使島內商品出口增加了百分之三十成本。若競爭對手對台灣商品壓價,台灣廠商將缺乏競爭力。這並非短期現象,至少需二至三年才能看清島內產業結構調整趨勢,若一些台企因此無力經營倒閉,會引發較大經濟海嘯。
包承柯舉例指,台灣受關稅衝擊較大的仍是芯片等高科技產業,尤其台積電。日韓德都在發力,希望開發出一納米製程芯片,台積電若競爭力下滑,其所謂「芯片供應王國」的地位就會崩塌,跟隨台積電的整個高新技術產業鏈都會隨之垮塌。
包承柯續指,美台關稅談判還涉及更多複雜問題,未知附加條件有哪些。如台灣農牧業本可自給自足,美國在關稅之外,還希望打開台灣市場,大量輸入牛肉、豬肉、大米等農產品,必然衝擊台灣農牧業。但農牧業集中在台南,這將衝擊民進黨支持基層,民進黨不敢在這方面對美國做更多讓步,成為談判焦點。
「不認為美國對台百分之二十的關稅後續會降太多。」包承柯分析,今年上半年,台灣對美出超高達五百五十二點三億美元,必然面對美國更多關稅施壓。台積電儘管已在美國建廠,但產量遠不足以滿足美國市場需求,美國還需從台灣大量進口芯片,特朗普絕不會允許這種狀況持續。此外,中美貿易談判亦是關鍵因素,美國需要將對中國大陸關稅稅率,設定在高於台灣的中間位置,就不可能把對台關稅降得太低。美國此前對台宣稱的百分之三十二關稅只是空頭政策,因為超過百分之三十關稅額已導致多國和地區沒有貨物送達美國,美國自身也無法承受。料最終美對台關稅與百分之二十相差無幾。
包承柯直言,綠營「大罷免大失敗」後,島內對賴清德當局批判陡然升高,當局擔憂關稅談判結果遭更多批判,不惜欺騙民眾,將事情向好的方面宣揚。「不認為民進黨當局有好的應對方法。最好方法是降低產業成本,但維持一納米芯片生產研發需要不斷高額投入,賴清德當局又製造兩岸關係緊張,追隨美國對大陸芯片封鎖,不願看到台企與大陸廠家合作,便難以降低人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