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熟日常)斷電的記憶  葉子飛

前幾天家裏突然短路了,除了手上的手機屏幕,所有光線瞬間消失,四周陷入一片黑暗。電器運轉的聲音戛然而止,只剩下窗外隱約的車聲。我坐在原地幾秒鐘,等待電力恢復,本能反應感覺會自動恢復,但這次,燈沒有再亮起來。 

我拿起手機,打開手電筒功能。順着這道光,我走到門口的電箱前,扳動幾個開關,電力就恢復了,整個過程不到三分鐘。 

小時候的停電不是這樣的。 

那時候住在老舊的唐樓,夏季用電高峰時常會無預警停電。第一次經歷時,我正趴在飯桌上做功課,突然陷入黑暗,鉛筆在紙上劃出一道長長的墨痕。母親從抽屜深處找出半截蠟燭,點燃後滴幾滴蠟油在瓷碟上,再把蠟燭固定上去。那搖曳的燭光比手機的冷光溫暖得多,在牆上投出我們晃動的巨大影子。 

父親會拿出幾把紙扇,帶我坐在陽台上,一邊扇風一邊看街道上的情況,鄰居們也都出來了,整棟樓的陽台像突然活過來一樣,充滿交談聲和手電筒的光束。

最難忘的是停電時的冰箱,母親會禁止開冰箱門,說要保住裏面的冷氣。但每隔一段時間,她還是會小心翼翼地打開一條縫,取出那些不希望融化在裏面的食物。

恢復供電後,我關掉手機的手電筒,突然的明亮反而讓眼睛不適。電器重新運轉的嗡嗡聲填滿了房間,卻顯得格外空洞。我試着回憶上次看見滿天繁星是甚麼時候,卻怎麼也想不起來。 

現代生活給了我們太多即時的解決方案,卻也剝奪了那些被迫停頓的時刻。或許我們需要偶爾主動切斷電源,點一支蠟燭,感受黑暗的質地,聆聽沒有電器嗡鳴的夜晚。在那樣的靜默中,某些被遺忘的記憶會像燭光一樣,輕輕搖曳着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