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這座五朝古都,處處都能看到古老的遺跡和壯觀的建築。其中,清代的首寺——雍和宮,特別值得一遊。
雍和宮位於北京東城區的雍和宮大街,西邊是孔廟,東邊有柏林寺。這裡不僅是目前北京最大、保存最好的喇嘛廟,還是中國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它融合了清代的皇家建築和藏傳佛教文化,以獨特的氛圍和建築美感而聞名。雍和宮建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最初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後來的雍正皇帝)的居所,叫「禛貝勒府」,後來改名為「雍王府」,直到1725年雍正登基後才改為「雍和宮」。
這裡的黃瓦紅牆和紫禁城的氣勢相得益彰,它的建築佈局遵循佛教「七堂伽藍」的標準,前面有牌坊,昭泰門前鋪著輦道,顯得非常氣派。主要的七座建築包括:昭泰門、鐘樓、鼓樓、雍和門、雍和宮、講經殿和密宗殿。後面的殿宇逐級升高,象徵著佛陀世界的莊嚴和吉祥。
雍和宮由和天王殿、雍和宮大殿(大雄寶殿)、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等五進大殿組成,還有東西配殿和「四學殿」(講經殿、密宗殿、數學殿、藥師殿)。整個院落從南到北逐步縮小,而殿宇則一層層升高,形成「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格局,壯觀得讓人驚嘆,展示了漢、滿、蒙、藏四個民族的特色。
在雍和宮的南院,有三座高大的碑樓、一座大影壁和一對石獅子。穿過牌樓,有用方磚砌成的綠蔭甬道,人們叫它「輦道」。往北就是雍和宮的大門——昭泰門,裡面兩側是鐘鼓樓,外面的回廊也很華麗,其他地方很少見。再往北有八角碑亭,裡面有乾隆皇帝的碑文,講述了雍和宮改廟的歷史,還用漢、藏、滿、蒙四種文字書寫,分別刻在左右的碑上。
雍和宮不僅是一處宗教聖地,也是歷史文化的見證。走在這裡,彷彿能感受到歲月流淌,讓人忍不住想要探索更多的故事。無論你是信徒還是遊客,能帶給你心靈的平靜與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