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以後,屬全國經濟中心的上海,提倡國貨、抵制洋貨運動此起彼落,成為反抗外敵侵略的一張王牌,而以上海中國國貨公司鬥爭力,影響最大。
中國國貨公司誕生於一九三二年,創始人是愛國實業家、中國化學工業社總經理方液仙,及其得力助手總務科長李康年。
「九·一八」事變後,全國抗日情緒高漲。方液仙、李康年以時機可趁,人心可用,萌發了創辦中國國貨公司的設想。
李康年建議,聯絡滬上國貨廠家,先行舉辦專銷國貨的聯合商場,藉以號召同胞共起抵制日貨,反抗日本侵略。方液仙欣然採納,委託他主司其事。
經四出奔走,李康年聯絡說合了九家國貨廠商,規劃開辦「九廠國貨臨時聯合商場」,分別是:中國化學工業社、美亞織綢廠、五和織造廠、華生電器廠、鴻興布廠、華昌鋼精廠、中華琺瑯廠、亞浦燈泡廠、華福帽廠。
九家廠商議定,商場銷售十八種國貨,寓不忘「九•一八」之意。也是出於喚起民眾勿忘國恥的考慮,選定在一九三二年「九•一八」事變一週年之際為商場開業日。
九廠國貨臨時聯合商場在南京路綺華公司如期開市,出售九廠十八種純正國貨,如衛生衫、被單、帽子、襪子、牙刷、牙粉、面盆、蚊香、味精等等。日復一日,天天顧客盈門。
實踐證明,民眾喜愛國貨,國貨前途無量,方液仙、李康年倍受鼓舞,決計開設永久性國貨市場,於是起草了籌辦上海中國國貨公司計劃書。
消息傳處,二百多家廠商申請加盟。
各項準備緊鑼密鼓順利進行,《中國國貨公司開幕宣言》見諸報章,字裏行間,愛國之情溢於言表,感動人心:提倡國貨這口號已喊了一二十年,為何抵制洋貨之功效甚微?原因是沒有結合團體,沒有販賣的機關,所以國人不知有國貨,不識國貨與洋貨之分別。同人等有感於此,本產銷合作之意旨,糾集二百餘家製造國貨的工廠,聯合組成中國國貨股份有限公司……願社會人士惠臨指教,能得國貨一天發達一天,進口洋貨一天減少一天,比諸空言抵制,收效較為實在,這不單是同人之萬幸,實是國貨前途無限的希望。
一九三三年二月九日,南京東路大陸商場鞭炮齊鳴,鑼鼓喧天,上海「中國國貨公司」隆重開業。此前已就公司的經營特色、商品種類廣而告之,並宣布大廉價二十一天,引來人山人海,二十多部櫃檯前摩肩擦背,擠得水泄不通。
開門紅固然可喜可賀,方液仙、李康年並未陶醉,深知國貨受外商傾軋在所必然,所以措施迭加,以使中國國貨公司立於不敗之地,發展發達:
繼續高揚「國貨」這張王牌,以「國人應用國貨」、「空談愛國不如實際救國、實際救國最好使用國貨」相號召。
廣泛宣傳《營業宗旨》八條,如:使國人知有某項國貨可代某項洋貨之用,不必專購泊來貨;使洋貨不得改頭換面,冒充國貨,以至國人無從辨別;使消費者得以最低廉之代價,取得其最合需要之國產品;使社會知國貨效用廣大,出品繁多,愈激發其愛國心……
打出了「推廣中國國貨,遠銷各地土產」的響亮旗號,派員分赴各省區採購當地土特產。當時流行的名牌國貨、著名土特產,只要顧客點得出,就能在公司商場裏買到,輿論讚歎:上海中國國貨公司確是國貨的總庫!
中國國貨公司的商品價賤物美,較之洋貨有過之而無不及,特別是「國貨」兩字的無比威力,贏得生意興隆,貨如輪轉,產銷兩旺。半年後又擴充了二樓南部商場,一九三七年拓展為「中國國貨聯營公司」,陸續在武漢、重慶、青島等地開設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