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海岸線)聽海湧  何志峰

聽海湧,是閩南方言,是聽海浪的時思。戰時臺灣人說這句話,在花蓮聽海湧,在印尼聽海湧。

一部僅五集的連續劇,內容描述二戰前臺籍日軍的故事。那時,臺灣還是日本的殖民地,軍國主義的日本建設他們的大東亞共榮圈,從東北一直打到東南亞。彼時臺灣從《馬關條約》開始已割與日本五十年,被殖民者有總是身分含混不清,沒法說清自己究竟是甚麼人。究竟「身分不清楚」是甚麼回事?這部影集就用挖掘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說明這種情況。

臺籍和日軍之間,說的是臺灣的閩南語,與長官溝通時,說的是當時的國語「日語」。隨軍去到南洋,擄獲當時駐南洋的中國大使,因為那羅大使是福建人,以及特別到了南洋的福建人的聚落,臺籍日軍又可以用閩南語與他們交談。當日本軍官與羅大使交涉,臺灣籍軍充當翻譯,究竟會被羅大使看作走狗?還是會被日本軍官看作是潛在的叛徒?這些臺籍日軍會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

沒多久,日本戰敗,這個軍營馬上被用作盟軍的軍事法庭。戰時日軍殘害俘虜無可置疑。審訊期間,日方的律師工作內容是盡最大可能將關在軍營的日降兵帶回家,戰爭責任通通推向臺籍日軍便乾手淨腳。沒多久前還被這些臺灣人蹂躪的羅大使,接到中國政府命令,臺灣人就是中國人,外地機關應全力保護,又會不會救這些現在的中國台灣人?

殖民就是這樣一回事。沒有甚麼衝突,各過各的生活好像都不相干。一旦時移世易,尤其到了像戰爭這樣的扭曲時代,各種尖銳的衝突就會在同一個個體中攪割,每一個立場都有你的一部分,而又甚麼都不是。◇